服務熱線:
空氣源臭氧發(fā)生器游泳館水處理用
空氣源臭氧發(fā)生器游泳館水處理用,要使臭氧與水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又要使殘留系統(tǒng)的臭氧不超過0.05mg/L,就只有增加臭氧的投加量或者安裝體積龐大的接觸罐及活性炭破壞層。
臭氧處理泳池水技術發(fā)展現(xiàn)
臭氧與氯劑相似,具有殺菌作用,并以快速百倍的反應速度,殺死水中常見的大腸桿菌,現(xiàn)已為眾多科學家闡明,某些病原菌,例如病毒、阿米巴變形蟲、囊胞等能抵抗氯劑,但卻不能幸免而被臭氧殺死。臭氧的使用給泳者以一種可以安全游泳的寬慰。臭氧的另一作用是氧化性能力,他能防止造成泳池室內特殊臭味的化合物在水中的積累,包括泳者排泄物與氯反應生成的含氯有機物的積累,這些化合物有一氯胺、二氯胺、三氯胺、THM、氯化肌酸、氯尿等,他們中有不少本身具有色澤或臭味,并都屬THM的前驅物。臭氧實際上是在不斷的阻斷這些前驅物的生成,使游泳池成為池水清澈、空氣新鮮和眼瞼、鼻膜無刺激的健身場所。當然,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水中THM的大幅度下降,是給予健身人們創(chuàng)造的條件。
臭氧的第三個作用就是協(xié)助砂濾去除金屬鹽類及有機物,這是由于有機物在氧化過程中極易成為多極化合物,并能與多價金屬陽離子,如鈣、鎂、鐵、鋁等,結合成絡合物,并成為微絮凝態(tài)而被砂濾去除。臭氧能使綠色池水變成藍色、閃爍、清澈的水體而受到歡迎?
基于如何更好的發(fā)揮臭氧的以上三項作用,結合環(huán)保、衛(wèi)生及經濟考慮,臭氧處理泳池水的技術大致可分為四大類型即:
★ 全流量系統(tǒng)(Full-flow)
★ 分流量系統(tǒng) (Slipstream)
★ UV-O3系統(tǒng) (UV-Ozone)
三、全流量系統(tǒng)
顧名思義,全流量系統(tǒng)就是全部泳池循環(huán)水與臭氧接觸的方法,這一方法是早期應用臭氧處理池水廣泛采用的方法,適宜于城市公眾性、競賽型、以及一些負荷大對池水水質及空氣質量要求較高的游泳池。這一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中開始在法、英被采用,由于改善了室內空氣質量,因此可以減少新鮮空氣的置換量,而大大節(jié)省電耗,尤其是冬季,所節(jié)省的能源*可以抵消發(fā)生臭氧所增加的能耗【2】。英、法等國均提出了泳池建設、運行指導文件【3】,德國后期也在一些規(guī)范中作了修改,這一全流量臭氧系統(tǒng)在80年代得到了十分迅速的發(fā)展。
臭氧投加量為循環(huán)水量的0.8-1.0 mg/L,一般采用由射流器中產生的負壓發(fā)生臭氧,射流器中飽和了臭氧的水再與主管水流合并,并在接觸罐中反應不低于二分鐘以達到殺菌的目的。根據當時一些環(huán)保組織的推薦,要求返回泳池的殘留臭氧應盡量降低。早期,歐洲引用德國經驗,此殘留值的容許值為0.05 mg/L【4,5】,這樣離開接觸罐的水中殘留的臭氧均要在活性炭臭氧破壞層內分解掉以保證返回池水中的臭氧低于0.05 mg/L。這一技術要求及設計方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全路系統(tǒng),因為要使臭氧與水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又要使殘留系統(tǒng)的臭氧不超過0.05mg/L,就只有增加臭氧的投加量或者安裝體積龐大的接觸罐及活性炭破壞層,這樣至少有30~40%臭氧白白浪費掉。這一方法還帶來消耗活性炭,活性炭氧化而顆粒變小以至滲入水中,活性炭層易積累微生物,使池水濁度下降,過濾效率降低。此外,為了保持池水中有一定殘留殺菌劑,還要加氯,使游離氯的含量保證在0.5-1.0 mg/L。八十年代的后期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發(fā)表了歐共體、美國的臭氧水中允許量【5】,提出此值為0.1mg/L,并被絕大多數國家認可。從此,這項技術方案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九十年代,人們利用WHO放寬水中臭氧含量這一有利條件,在積累了許多全流量系統(tǒng)推廣應用經驗后,又推出了第二代臭氧處理方法,即分流量系統(tǒng)技術的產生。
0311-87765669